《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概要
◎发展基础扎实稳固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作用充分发挥,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莅临我校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电大转型喜结硕果。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和教育部备案正式更名转型为贵州开放大学,《贵州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蓄势待发。
——职业教育再上台阶。学校获批省级“双高”建设学校,获得省级人才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8个,17个优秀,全省排名第三。省级兴黔富民项目立项7个,建成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4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
——终身教育厚积薄发。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落户我校,在全省已建立试点单位50家,与贵州老年大学共建的贵州老年大学开放学院顺利招生,社会培训及考试突破10万人次。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引培并举,广纳贤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44.52%;现有博士6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61.79%;“双师”型教师占比为83.3%,有省级教学名师5名。
——校企合作再攀新高。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63个,其中中央支持1个、省级支持9个、省级实训基地(工作室)5个、教育集团(联盟)2个、国家级工作室1个,与航投集团深度合作,投资1.78亿元共建民航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
——办学规模稳步增长。五年来,学校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15万余人,现有在校生9万余人,其中全日制职业教育在校生突破1.5万人。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学校投入资金2亿元升级改造办学条件,校区建设面积达21万平方米。
——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五年来,学校科研项目共立项18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6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1个。
——合作交流日益扩大。承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职教分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圆桌对话论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远程教育姊妹大学网络”。2019、2020年学校获“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荣誉称号。
——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学校对口帮扶的从江县刚边乡三联村、加么村和秀塘乡打郎村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学校在2019年度省直单位和中央在黔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立德树人硕果累累。五年来,学生获各级各类奖项508项,获得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多项全国一等奖,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
——平安校园牢守底线。五年来,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先后获省级称号3项,多次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机遇挑战长期并存
——机遇千载难逢。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政策红利逐渐释放,贵州省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布局特色职业教育强省建设,加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全省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发展迎来了黄金期。
——挑战日益严峻。全省开放大学系统亟待推进综合改革,在职业教育实施西部“扩容提质”大背景下,贵州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多,适龄人口红利将进一步压缩,校际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学校自身诸多短板尚未补齐,许多瓶颈尚未突破,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激烈竞争境地。
◎战略地图日益清晰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终身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贵州开放大学和建设“双高”院校为重点,稳定发展学历教育,拓展社区教育、扩大社会培训、办好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为建设贵州有特色、全国有影响的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开放教育走前列。使贵州开放大学成为我省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灵活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合作的平台,跻身全国开放大学前列。
——职业教育可示范。建成贵州省“双高”院校,力争举办职业教育本科,努力进入国家“双高计划”行列,做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部分领域全国可示范。
——终身教育成骨干。由贵州开放大学挂牌成立贵州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健全全省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老年开放大学指导服务中心;打造贵州终身教育创新基地、覆盖全省城乡的终身教育三级培训基地。
——办学规模保稳定。顺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力争开放教育在校生稳定在5.5万人以上;高职教育在校生稳定在1.3万人左右;网络教育在校生稳定在1.5万人以上。各类在册在校学生达到8万人以上,非学历教育年均培训6万人次以上。
——党的建设创典范。大力实施“三铸一聚”(铸魂、铸基、铸勤、聚才 )工程,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
◎发展任务更加明确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主要发展任务17项,子任务70;包含核心指标68类76项,其中国家级指标11项、省级指标23项、其他指标42项。10月,学校对“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进行清单式汇总分解,共分解出具体落实任务221项,明确了路线图、责任人、时间表,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得到落实。
★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出版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0部,建成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培育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力争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
★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个、省级5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个、省级5个,国家级德育特色案例1个、省级案例5个,国家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省级2个,建设省级课程思政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1个。
★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个,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省级奖项20项以上,国家级奖项3项以上。
★到2025年,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奖不少于80项,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不少于10项,其中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以上,打造3个在全省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本科特色专业。
★到2025年,打造高水平社科创新研究团队10个,建立协同创新中心4个,培育20名高水平学术带头人,60名科研骨干。设立大师工作站3个,博士工作站1个,成立10个研究中心。
★到2025年,引进领军人才5名,引培博士40名、教授40名,引进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和传统技艺传承人15名、产业教授10名,培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专业骨干教师30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建设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到2025年,依托中泰职教联盟,开发2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多语种国际化网络课程6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优质国际化专业教学资源,扩大国际影响力。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校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对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把规划与学校年度工作要点紧密结合起来,做好重点任务分解,统筹安排,一体推进,确保规划有序有效推进。发挥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小组的作用,修订完善各专项规划,督促二级学院制定发展规划,配套制定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完成。
——规范调整机制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及时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经校党委会批准后,可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
——加强监督评估
强化规划监督与考核,进一步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发展规划处会同督查督办室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跟踪检查,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部门和部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时监控和评价,保障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到位。